在汽车行业风云变幻的当下,雷克萨斯的国产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2025年丰田宣布将在上海金山区成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计划于2027年投产 ,近日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基地建设启动仪式已经在上海市金山区举行,标志着雷克萨斯上海独资工厂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作为二线豪华品牌的典型代表,雷克萨斯的这一举措,既反映出二线豪华品牌在当下市场环境中的机遇,也凸显了它们所面临的重重挑战,在传统豪强与新势力夹击中,国产化成为一场关乎生存的突围之战。
豪华品牌国产有何利弊?
当下的汽车市场早已杀成一片红海,豪华车赛道的厮杀更是堪称惨烈。奔驰、宝马、奥迪这三位一线豪华巨头,凭借百年品牌积淀、全民皆知的市场认知度,以及覆盖高中低端的庞大产品线,构筑起难以撼动的护城河,将豪华车市场大半江山牢牢攥在手中。而理想、蔚来、鸿蒙智行等新能源新势力,则以智能化、电动化的锋利刀刃,撕开传统豪华车市场的缺口,凭借先发优势疯狂蚕食市场份额。
在这场强者环伺的生存战中,二线豪华品牌的处境堪称夹缝求生。即便是雷克萨斯这样的老牌劲旅,即便开启国产化试图降低成本、贴近中国市场,想要突出重围也无异于在钢丝上跳探戈。一线BBA正凭借品牌霸权与庞大用户基盘,持续挤压二线品牌的生存空间;新势力们则以颠覆性的技术理念和用户运营模式,抢走了大批追求尝鲜的年轻消费者;就连主流合资品牌与中国自主品牌,也纷纷高举高端化大旗,试图在豪华车市场分一杯羹,多重夹击下,二线豪华品牌的突围之路布满荆棘。
与BBA相比,二线豪华品牌先天不足的品牌力差距犹如天堑。消费者购车时,潜意识里的"面子工程"往往胜过理性分析,更倾向选择辨识度更高的品牌。更致命的是,部分二线品牌长期存在定位模糊、营销失策的顽疾,品牌形象在市场混战中逐渐失焦。而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技术革命浪潮中,技术创新能力成为车企生死存亡的关键。尽管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汽车供应链,但雷克萨斯想要在智能驾驶、三电技术等核心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既要突破技术壁垒,又要克服专业人才匮乏的短板,每一步都举步维艰。
值得注意的是,雷克萨斯的国产化绝非孤例,而是整个二线豪华品牌集体大逃杀的缩影——在新旧势力的双重绞杀下,它们必须在品牌重塑、技术转型与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微妙平衡,否则等待它们的,或许就是被市场无情淘汰的命运。
二线品牌该如何突围?
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深度变革浪潮中,二线豪华品牌的"黄金时代"已然终结,但差异化竞争的生存空间依然存在。面对BBA构筑的品牌护城河与技术壁垒,二线豪华品牌必须摆脱路径依赖,通过精准定位细分市场,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在新能源赛道实现竞争力的战略重构。这一转型过程充满挑战,行业分化将持续加剧,部分品牌或将面临市场出清或战略转型的抉择。
2025年注定成为二线豪华品牌发展的关键分水岭。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双重考验下,未能及时完成技术迭代和产品布局的品牌,或将重蹈讴歌、英菲尼迪退出中国市场的覆辙。反之,通过整合全球化资源(如沃尔沃依托欧洲市场的深厚根基)与深化本土化创新(如奥迪与上汽的战略合作),二线豪华品牌仍有望实现竞争力的重塑与突破。
从市场实践来看,沃尔沃依托全新SMA超级混动平台,推出首款搭载插电混动系统的XC70车型,凭借200公里纯电续航与1200公里综合续航的卓越性能,强势切入4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2025年,沃尔沃计划推出7款全新车型,全面覆盖燃油、混动、纯电三大动力领域,其中EX90和ES90两款纯电车型备受市场关注。
凯迪拉克则采取纯电与高性能双线发展策略,在推出高性能纯电车型LYRIQ-V的同时,布局紧凑型纯电SUV Optiq,完善新能源产品矩阵。此外,通过燃油车价格体系调整(如CT5"一口价"21.59万起),凯迪拉克积极抢占存量市场份额。
当前,二线豪华品牌的竞争焦点集中在技术路线选择(混动、纯电或双线并行)、价格体系重构与品牌价值重塑三大维度。然而,在智能化技术滞后、电动化转型缓慢的双重压力下,二线豪华品牌的市场存续能力,最终取决于能否以用户为中心,彻底摒弃"油改电"的产品策略,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实现产品体验与品牌价值的全面提升。
百姓评车
新能源浪潮彻底改写了豪华车的游戏规则——曾经消费者迷信的品牌Logo光环正在褪色,技术体验与用户价值成为衡量豪华的新标准。这场变革中,"进口即高端"的神话早已被打破,唯有手握尖端技术、构建完整生态的车企,才能在世纪洗牌中笑到最后。
雷克萨斯的国产化,不仅是这家日系豪门的背水之战,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这一决策背后,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从"市场换技术"被动模式,向"以全产业链优势反哺全球技术创新"主动模式的历史性跨越。当国际品牌开始依赖中国供应链和研发能力,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终于撕掉"追随者"的标签,以技术赋能者的身份登上全球舞台。
电话:15501033393
邮箱:36810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