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生态健康发展

  • 作者:百姓评车
  • 来源:百姓汽车
  • 时间 2025-07-15
  • 浏览:29394

20257月10-12日,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提质向新,智赢未来”,由“闭门峰会、大会论坛、技术领袖峰会、多场主题论坛、N场行业发布、主题参观活动”等15场会议和若干配套活动构成,各场会议围绕汽车行业热点重点话题,探索方向,引领未来。其中,在7月12日上午举办的“主题论坛十一:智驱绿行,策领未来”上,中国发展出版社社长王忠宏发表精彩演讲。

blob.png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不少领域走在了全球的前列,在这个起点上如何谋划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可以扮演。

  

  第一,中国汽车产业要在适应智能、绿色、安全等趋势,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中国汽车产业要在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与城市能级良性互动方面,构建新型汽车全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三,中国汽车产业要在加强与各国合作,实现与国际伙伴互利共赢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中国汽车产业要在适应智能、绿色、安全发展趋势,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回顾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国家发挥比较优势和制度优势,实现经济高速增长。随着2001年我们加入WTO以后一个突出问题暴露出来,那就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2006年国家提出了科技的中长期规划,标志着中央政府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这是从政府认识到这个问题,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很多企业在危机面前出现了大量亏损。当时浙江一家企业说,2008年之前是不亏损的,2008年以后企业出现了亏损,很多企业认识到忽视科技创新、走捷径、仅靠简单生产加工已难以为继,必须主动推动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等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当时一个数据,美国次贷危机之前浙江的企业大概90%是没有研发投入的,大概9%点几才有研发投入。

  

  从汽车领域来看,早期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的技术水平与竞争力与跨国公司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07年左右我曾到安徽、上海、宁波、深圳,包括在座的几家企业都去看了。那个时候自主品牌的生产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这些年在国家战略、市场推动、产业协同的共同推动下,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了显著提升。我觉得标志的分水岭就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和中国政府2009年出台了《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加快提升。荣鼎咨询对中国制造2025年的评估指出,目前中国不仅在传统领域多个产业有全球竞争力,在某些高科技领域也有全球竞争力,包括信息通讯设备、信息技术、电动汽车,包括智能网联汽车等其他领域。这些领域里面成功创造了反向依赖。2009年新冠疫情期间,小米华为还是智能手机公司,现在都成为了电动汽车公司,生产时髦的电动汽车。

  

  关于电动汽车,最近美国的“大而美”方案,对电动汽车补贴减少或者是税收减免取消。包括这两年去国外看的一些,比如在日本、波士顿,电动汽车不是太多,可能与基础设施、国家战略有关系,但是我们感觉电动汽车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我们讲传统能源汽车提供效率、清洁利用是一个重要方向,电动汽车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向。

  

  麦肯锡分析2005年,电动汽车产业刚刚兴起,几乎没有参与者,但2020年,该产业1,010亿美元的收入全部来自新企业。电动汽车产业也高度集中:五大电动汽车公司占94%的市值,远远超过五大传统汽车公司的市值份额从2023年18%上升到2024年的82%~96%,预计到2040年左右到达2.5万亿-3.2万亿。

  高盛研究了新动能与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房地产出现了下滑以后,很多人认识到中国没有一个新产业能够替代房地产,但是怎么用定量分析这件事情呢?高盛对“新三样”做了分析,研究下来每一万亿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国内最终需求可以实现国内增加值8400亿元,创造280万人的就业。

  关于电动汽车的发展,2013年调研时巴黎被称为“电动汽车之都”,那时候电动汽车比国内领先,现在看国内这方面发展得比国外快。  

  针对汽车领域出现的重复投资、供需失衡、内卷、利润下滑的问题,如果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角度分析,市场结构如果过度集中会产生垄断,过度分散不可避免会产生恶性竞争,采取低端市场行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市场机构与市场行为必然关联,市场过度分散以后难免会产生低水平、恶性的竞争,不是通过品牌,不是通过创新,而是通过价格战,这都是有关联的。这种市场结构带来这样的市场行为,必然带来这样的市场绩效。

  我们应该抓住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变革的时间窗口,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和统一大市场,对市场机构、市场行为加强及时精准的监管,提高它的准入门槛,强化行业协会智库的信息发布和协同沟通等功能,促进利益攸关方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价值共创和共享,引导机构全面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水平,为人类社会生产出更加智能、绿色、安全、舒适的汽车产品。

  

  二、中国汽车产业要在促进自身健康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良性互动,构建新型汽车社会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许多城市的发展崛起得益于汽车的发展,从长春,到上海、深圳等等。随着汽车进入家庭,城市功能、城市形态、城市产业结构、城市交通方式、市民生产生活方式也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形成了不同于传统交通方式和传统产业支撑的汽车社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专家提出来,日本进入汽车普及以后发生了大量不同于以往时代的现象,人际关系急剧变化,社会节奏明显加快,日本专家将这种汽车普及带来的新的社会形态命名为汽车社会。在汽车社会里面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人空间属性的扩展和精神的延伸。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正在推动城市发展逻辑和理念的深刻变革,根据赛迪的研究,深圳市通过龙头企业引领打造完整产业链,跃升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城,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接近23%,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增加值同比增长39%。重庆以高端制造实现产业升级,问界、阿斯塔、深蓝等高端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形成了材料、零部件、整车服务的全链条环节。常州以电池全链条领跑,和整车招商模式,实现了由关键零部件带动整车发展的关键路径,加快万亿新能源城市的建设。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必然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环境、产业结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交通方式、资源能源的获得方式产生影响,形成新型的汽车社会。

  

  在新能源汽车作为重要驱动力量的汽车社会里,怎么构建以人为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动能,怎么发展相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怎么培育发展科技、教育、文化,怎么建设数字化时代的基础设施,怎么吸引人才和创造就业等等,都是中国汽车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中能够率先探索的。

  

  三、中国汽车产业要在加强各国合作,实现与国际合作伙伴互利共赢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从德国、日本等全球汽车强国的国际化进程来看都经历了以内销为主、以出口为主、全球布局三个发展阶段。“十四五”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优势日益突出,与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嵌相互依存,迈向全面实现高水平国际化发展的新征程。但中国汽车产业内卷外溢的情况凸显,甚至存在追求短期增长、对产品质量重视不够的隐患,加剧了中国汽车产业之间以及与贸易伙伴的摩擦,影响了汽车产业良性互利生态系统的构建。中国汽车产业出口和海外建厂设立研发和市场机构过程中应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从制造到供应,生产到服务,从产业到城市,形成与所在国家、地区、企业的深度合作和伙伴关系,主动融入当地的市场法律法规、标准和文化价值观中,规避风险,共同推动四个方面的效果:第一是当地的经济增长,第二当地的就业增长,第三创新的增强,第四其他的良性溢出,我们在分析汽车产业“走出去”出海过程中可以作为重要的评估要素,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汽车产业生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后国际分工体系和经济发展过程被誉为雁形模式和雁形形态。现在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处于领先地位,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否可以做到这样?我们能不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雁形的发展模式,形成一个良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工和生态圈,大家共建共享。作为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怎么在国际合作中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为所在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值得积极探索。包括跨国公司在我们国家,汽车企业也进一步升级合作模式,实现更大领域和更大范围的合作共赢。

  这两年我们和力拓集团合作开展ESG研究很有体会,他们不仅有企业的经营目标,提出了四方面的社会目标:一是为人们及社区提供经济机会。二是保护并促进人群及社区的健康福祉和人权。三是应对气候变化;四是成为地球自然资源的优秀管理者。他们最近和央企合作在几内亚开发西芒杜项目,这个项目2025年底投产,其高品位的矿石将改变全球铁矿石的供应格局。目前来看实现了跨国公司与所在地区的合作共赢,这也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产业“走出去”当中值得探索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姓汽车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