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欧盟监管机构发出警告,电子式门把手存在设计缺陷,引发多起致命事故,督促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车企立即改进车门设计,确保紧急状况下始终能拉开车门。
事实上电子车门把手的安全问题在欧洲已引发数月讨论。在德国西部发生的一起惨烈车祸中,特斯拉撞树起火,当地居民尝试营救但因无法打开伸缩式门把手而未成功,造成一名男子和两名儿童遇难;9月7日,德国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公路上突然偏离车道失控撞车并迅速起火,目击者曾试图救援,但未能拉开车门,最终事故导致车内3人死亡(一名成人和两名儿童死亡);还有更早的时候,荷兰官方已确认多起“车辆落水后人员死亡”的悲剧直接与电子车门无法开启相关。
此类风险并非单一品牌独有。2025年,中国市场就出现了多起因为电子门把手的安全隐患及其引发的悲剧,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对特斯拉Model Y车外门锁启动调查。
面对安全隐患,世界各国正在积极行动,通过制定新规、加强监管和推动技术改进,共同应对挑战。这也说明一个事实,任何设计创新都不能以安全为代价。
电子门把手成了面子工程
电子门把手的流行,主要源于车企对科技感和低风阻的追求。它曾是新潮和高端电动车的标志之一。电子门把手(尤其是隐藏式设计)通过摒弃传统机械结构,使车门与车身融为一体,营造出简洁、前卫的视觉感受。当你靠近车辆时,门把手自动弹出,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仪式感,成为新兴车企展示其智能化形象的重要细节。
理论上,平滑的门把手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阻。有数据显示,单个隐藏式门把手可以降低约0.003Cd的风阻,四个门合计可降低约0.012Cd的风阻。对于纯电动汽车而言,风阻系数每降低0.01Cd,大约可以增加5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这样的效果确实不怎么明显,也难怪有业内观点认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子式隐藏门把手已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汽车品牌彰显科技调性的重要符号。它迎合了年轻消费群体对“有趣”和“智能化”体验的追求。各家车企通过在门把手这类细节上投入设计,能够快速建立独特的品牌辨识度。例如,特斯拉、蔚来、理想、还有国内传统大厂的二代新能源品牌的风格都有所不同。
尽管电子隐藏式门把手在设计上和营销上能带来显著益处,但其普及过程也伴随着不容忽视的挑战,核心在于如何平衡创新与安全、可靠性。
第一点,我们在前文已经提及过。就是在车辆发生严重碰撞导致断电的极端情况下,电子门把手的失效可能阻碍救援。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机械应急开关位置和操作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在车门储物格深处,有的需要先撬开盖板。当车辆发生严重事故后,从碰撞到可能起火的时间可能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在争分夺秒的救援现场,大家面对各式各样的车型,很难迅速找到和操作这些非标准化的隐藏开关。另外,严重碰撞可能造成车门变形、车身结构损坏,这本身就会使任何类型的门把手(包括机械式)开启困难。此时,如果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可能同样因碰撞而受损或因结构变形而卡死的应急开关上,风险便会急剧增加。
其次,在寒冷地区,门把手结冰卡滞是常见问题。测试表明,在整车冰冻环境下,隐藏电动门把手的弹出成功率并不理想。虽然部分车型为门把手内置了加热模块以应对低温,但其可靠性仍受到关注。
所以,电子门把手在设计层面和使用层面的安全冗余至关重要。
引发各国监管机构注意
以上案例暴露了电子门把手共同的安全隐患:在碰撞、断电、起火或落水等紧急情况下,依赖电控的开门机构可能失灵,而隐藏式的机械应急开关又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操作。鉴于此,各国行业和监管机构已经开始行动,推动安全标准的提升,核心是从“有”到“优”的转变。
据报道,工信部正在牵头制定《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新规的导向非常明确:明确要求所有车门(除尾门外)都必须配备机械开门装置,确保即使全车断电,也能从外部徒手开门;要求应急拉手必须配有荧光橙色等极其醒目的标识,确保在黑暗或混乱环境中也能被快速发现。同时,外把手必须为救援者预留足够的发力空间。
韩国、德国与荷兰先后发布安全警告。联合国车辆法规协调论坛亦于今年5月启动专项讨论,核心直指现行安全标准是否足以覆盖新型车门技术。
各国的核心诉求非常一致,即要求车企必须提供可靠且直观的机械冗余方案,确保在碰撞、断电、起火或落水等紧急情况下,车内乘员和外部救援人员能够迅速打开车门。未来几年,曾经代表“科技感”的隐藏式门把手可能会逐渐让位于更实用、更安全的设计。
在监管和安全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车企正在积极调整设计思路,从追求极致的“隐藏”转向确保万无一失的“安全”。眼下,“半隐藏+机械拨片”成为主流解决方案。例如吉利银河M9、问界M7等车型采用了半隐藏式门把手,并搭配了独立的机械拨片。这种设计在正常状态下既能保持简洁、前卫的设计风格,在断电时则可通过机械拨片手动开启,较好地平衡了美观与安全冗余。同时还进行了技术优化。部分品牌通过增加门把手加热丝(在-20℃环境下开启率可达96%)、防夹传感器和加密通信系统来提升日常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一些车企还探索了增加超级电容备电系统,可在主电源断开后提供短暂的应急电力,确保碰撞后门把手仍能弹出。
尽管车企已经在做技术优化,但是新的设计方案能否经得起市场和消费者的长期考验,我们拭目以待。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在监管的强大压力下,事情只会越变越好。
百姓评车
总而言之,电子门把手的演进,是汽车智能化浪潮中的一个缩影。任何创新的光芒,都不应以牺牲最基本的安全底线为代价。在监管机构的压力下,车企设计的理念正从“炫技”向“安全冗余”回归。这是一个积极的开始,标志着行业正从技术狂热走向理性。
电话:15501033393
邮箱:36810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