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12日,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提质向新,智赢未来”,由“闭门峰会、大会论坛、技术领袖峰会、多场主题论坛、N场行业发布、主题参观活动”等15场会议和若干配套活动构成,各场会议围绕汽车行业热点重点话题,探索方向,引领未来。其中,在7月12日上午举办的“主题论坛九:识变,应变,巩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优势”上,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品战略规划总经理孙彩亮发表精彩演讲。
蜂巢能源2019年量产第一条产线的时候就是叠片,蜂巢能源的标签第一个就是叠片,后来延伸到了无钴和短刀,2021年我们推出了蜂巢能源的产品品类创新的短刀电池,基于这一系列的背景和我们对未来的思考,下面给大家分享。
一、超充和高能量密度是未来电池主要进化方向。
从市场角度来说,简单说一下我们的思考。首先NEV这个领域已经基本完成市场化了,大家总认为同质化竞争和内卷太严重了,打价格战了,没什么差异化的了,我们认为市场足够大和足够细分以后,还是有很多细分市场去挖掘的。一开始市场小,领域不多,大家都集中在这里,没办法才打价格战,但是一旦盘子足够大,去年电池日的时候我们发布了我们的“堡垒”越野品牌,因为越野汽车开始新能源化了,以前越野很少有新能源,我们识别到了越野领域新能源化整个趋势,我们现在也是保持在整个全球越野品类出货的第一,再往后还会有细分市场。
燃油车也是如此,不管体量有多大,自然吸气也好、涡轮增压也好,什么样的形式都会越来越细分,市场会有足够的空间去吸纳细分市场。基于这个思考,技术的差异化、技术的迭代,在各个新增的细分市场还会有更大的潜力。
另外储能也是,我们认为今年可能会转成市场驱动,市场驱动以后的技术迭代和技术革新可能会更快地到来。以前政策趋势没那么大的体量,政策驱动为了政策落地,为了项目落地,尽快地做这个产品,但是一旦市场驱动,快速增长的时候,它的技术趋势会非常明显,大家看得很清楚,280,314统治了那么多年之后,今年一系列的新产品开始铺开了,因为市场在扩大,扩大的过程就会有不同的细分市场、不同的想法、不同的需求出来。
另外低空刚才大家讲的比较多,对它目前我们的研判是还是初期、示范应用。这段时间是百花齐放共存,跟十多年前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似的,一堆新势力雨后春笋地冒出来都想进入这个行业,但是这个行业里面的技术迭代会更快,一开始能用就行先用上,未来快速发展过程当中慢慢地迭代,再慢慢稳定,再细分,再不同的需求出来,这是对市场行业的判断。基于这几个判断我们得出了方向的结论。
超充方面,目前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了50%,不管是纯电还是混动,一些爆款车型起来了,这也跟中国市场很大部分进入增购市场相关,本身有一辆车在那里,再买一辆的时候大概率会用代步车,有大有小。以后再渗透,还是要冲着替代燃油或者更大范围的替代燃油,现在才50%的渗透率,什么时候能做到60%、70%,至少70%以上,还有20%的渗透点,不能只靠细分或者第二辆增购的,肯定要扩大更大的第一辆车的市场。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超充就是一个趋势,为什么这么说?以前大家出差都得备一个充电宝,不然手机无法充电,但是现在大部分人不带充电宝了,因为手机快充了,最快120瓦,10几分钟可以充满,第二充电设施充足了,高铁都能充,到任何位置都有充电口,只要带着充电器就可以了,我们认为随着以后的超充桩、快充桩的普及,再加上这种需求,超充是必然要发展的,肯定高端先做,后期慢慢扩展到中低端往下走,但是后期不同路线还是会并存的,A0级、A级、B级、C级、D级纯电、大电量增混,每个层级的车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它基于这些需求会延伸出不同倍率的充电需求,不会说6C、7C全出来之后,所有车都换成这种充电倍率的。我们认为,超充肯定是方向。
其次是高能量密度。大家讲低空讲得比较多,低空因为载重,加上空间有限。其次车也对高能量密度有本质的需求,一百度电、90度电七八百公斤的电池重量,一个A级车的重量也就1~1.5吨之间,占的重量比太大了,还是要减小,只是减小之后的成本现在还太大,还没办法把它大批量地应用,因为现在车的价格比较低,价格战打得比较卷,基于这个情况车的远期提高能量密度减重的需求还是有的,降低能耗、降低空间,降低电耗能量。所以超充和高能量密度,不管新能源渗透率到多少,还是要持续发展的。
二、叠片是超充和高能量密度的最佳解决方案。
基于这个背景,我们认为叠片就是超充和高能量密度最佳的解决方案。快充的技术路线从2C到4C、6C,不管是多少C,行业里面有说等效的,有说峰值的,都是往上走的。往上走了之后,叠片内阻更小、卷绕更多,卷绕也可以做多极耳,但是它的成本和工艺都会变化,会导致一些真正的其他因素和制造难度,制造成本更大,压力更大,但是叠片天生具有这个优势。其次叠片做短刀之后,整个温度分布均匀性,做短刀之后可以做薄,层数可以变少,充分发挥出叠片的更大优势。行业里大家基本上都会往这个方向做,不详细介绍了。
我们对叠片和卷绕在高能量密度和在一些场景里面详细的应用对比,行业里面都比较了解了,不详细赘述。
另外是固态,只能用叠片。我认为这是行业的共识,刚才姜总和陈总都认为,固态电池只能用叠片,卷绕做不了。
蜂巢能源叠片发展了多代以来,我们的热复合叠片是未来支撑固态电池快速、规模化、大批量产的一种技术路线,固态电池中间有很多工序,我们可以用一个热复合叠片直接把它替代掉,而且辊对辊压在一起,再分切的这种热复合工艺可以更快地适合规模化量产,接下来也会根据叠片的理解给大家讲一下叠片全面进化的过程。
我们从设计、制造和质量全面提升,从第一代叠片量产到现在,已经发展了接近6年多的技术发展,下面分享我们对整个过程的理解。
三、叠片设计、制造、质量全面提升。
首先是设计进化。如PPT所示是商品战略2021年时已经提出了,这张图2021年画出来,那时候整个行业没有这么全面,但是回过头看这张图摆的形式已经完全跟当时判断的一致,基本上按照这张图的方形和短刀的路线发展的。电池包的宽度当时是1.1、1.3米两种,这是基于当时的纯电,L600排两排、L300排四排、L200排六排,混动因为电池包窄,大概800、900的电池包宽度,就是L400排两排,当时为什么提出短刀战略?短刀在这个排布里面是最佳的,再加上刚才提到的叠片,短刀充分地把叠片的优势发挥出来了,叠片也把短刀充分地体现出来了,它俩是相辅相成的。而且短刀是最适合CTC和CTB的,我一直在讲,手机发展到现在一开始用手机的时候,有一个万能充换一个电池就可以了,但是发展到现在基本上跟手机一体了。东风的杨博士也在讲,电池包/电池标准化希望尽快推动起来,整个CTB、CTC之后可以更大地节省空间,而且跟现在的手机似的,可以成一体,寿命足够长的话,车和电池同寿,不需要中间换下来,再加上快充更不需要拆和换了。
如PPT所示是叠片的发展路径,2019年第一代,年底量产,那时候是Z叠;第二代是工位的增加,第三代热复合是质的飞跃,我们用这个工艺提前把负极和隔膜复合好,这是质的跃升,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第四代,持续地快速发展。
整个叠片发展过程很痛苦,因为要把整个产业链做出来,因为叠片和卷绕不一样,工艺需求也不一样,我要发挥叠片的优势,要发挥高压实、高能量密度,卷的角害怕膨胀,压得太多容易断、容易脆,把一系列发挥出来的话,我的隔膜、设计、箔材所有性能都要提升,基于这些情况,整个过程迭代蜂巢带着产业链从箔材、隔膜、到设计,都进行了一个跃升,比如隔膜从普通的Z叠用第一代,已经发展到飞叠热复合的第三代专用隔膜,开始很难找到适合产品设计的,都是和供应商一起研发开发出来的。
几代叠片工艺和设计进化之后,我们的质量也是一个跃升的阶段,比普通Z叠高非常多的质量稳定性,详细数据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可以看大屏幕。
基于叠片,蜂巢能源推出了四大产品品类,一个是堡垒越野电池,另外是蜂行短刀电池,我们短刀电池累计出货60万套电池包,而且还在快速增量,大概今年年底之前有机会突破一百万套,包括远路电池,还有热电分离的龙鳞甲是短刀的第二代,热电分离这个月马上量产,最适合热电分离和CTC的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电话:15501033393
邮箱:36810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