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姓评车
来源:百姓汽车
时间 2025-11-04
浏览:32320曾几何时,在中国汽车品牌的宣传手册里,“搭载宝马同款采埃孚变速箱”“配备哈曼卡顿音响系统”“采用米其林高性能轮胎”等宣传语屡见不鲜。彼时,借助国际大牌零部件作为产品卖点,似乎成为获取消费者信任的必经之路。当时间来到2025年,当我们再看主流中国汽车品牌,宣传焦点已全面转向自研的“电驱系统”、“智能座舱”与“智慧底盘”。

这一转变并非简单的营销话术,而是中国汽车在研发领域的全面突破,并已经在竞争中跑到了前头,构建了足以颠覆传统汽车逻辑的差异化优势。
是的,中国汽车已经完成了对欧美日的祛魅。
中国汽车摆脱了过去的路径依赖
早期中国汽车工业基础薄弱,自主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国产车型与国外品牌存在明显差距。这种技术、产品、品牌上的全面的差距使得中国车企在宣传时,需要通过关联国际大牌零部件,从而提升产品的整体形象和价值感。
需要承认的是,这样的营销手段是有效的。

2025年,我们需要把这种“路径依赖”也置于更宏观的行业发展背景中去看待:中国汽车产业在改革开放后,曾长期通过合资模式试图“以市场换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技术仍掌握在外方手中,中方在核心技术发展上受到制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早期自主品牌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路径。
随着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快速迭代,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品体验上实现了跨越式进步,这促使消费者的关注点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重塑了中国车市的价值链。
一方面,中国新能源品牌的核心宣传点变成了自研技术。在电动化领域,比亚迪通过其创新的刀片电池,还有DM-i超级混动系统通过高效发动机、EHS电混系统和专用刀片电池的协同工作,实现了极低的油耗和顺畅的驾驶体验;华为则推出了业界领先的全系800V高压快充解决方案,并基于其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积累,打造了智能油冷散热技术,支持强大的动力输出和快速补能。

在智能化赛道,华为构建了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等多个系统;小鹏汽车坚持“底层自研、全链自主”的技术路线,其SEPA 2.0扶摇全域智能进化架构支持800V高压平台。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自研的图灵AI智驾系统,算力储备雄厚,并通过更强的车端大模型赋能,实现从感知、决策到控制的一体化;蔚来在电子电气架构和底层系统方面也深度布局,其天枢SkyOS操作系统是全球首个整车全域操作系统;零跑汽车则推出了“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实现座舱域、智驾域、动力域、车身域的高效协同。
这些自研技术的突破,不仅体现在产品上,更深刻地改变了整个产业生态。
完成了一场全面且深刻的祛魅变革
最引人注意的是,小鹏与大众、零跑与Stellantis的合作,标志着中国车企从技术追随者向技术输出者的角色转变。至此,中国汽车彻底完成了对欧美日汽车的祛魅。

2023年7月,大众汽车集团向小鹏汽车投资约7亿美元,获得约4.99%的股权,双方开始战略技术合作。2024年4月,双方签订EEA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于小鹏汽车最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联合开发并将其集成到大众汽车在中国的CMP平台上。2025年8月,双方进一步扩大合作,将联合开发的CEA架构从纯电车型平台扩展到大众在华生产的燃油及插电混动车型平台,从2027年起覆盖大众品牌在华全部燃油车型。
零跑与Stellantis的合作模式更加彻底。双方以51:49的比例成立"零跑国际"合资公司,除大中华地区外,全球其他市场的出口、销售及当地制造零跑汽车产品的权利均由该合资公司负责。零跑在15-20万市场区间超强的性价比整合技术和全域自研能力。一辆车70%的核心部件均由自身研发,拥有Leapmotor Pilot智驾系统、CTC电池底盘一体化等核心技术,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以上说明了一件事,中国车企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积累,已经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技术话语权。
过去,中国汽车产业常被视为“代工厂”,严重依赖国外的核心零部件与技术。在早期合资模式下,中方合作伙伴在技术改动上受到严格限制。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合资企业里任何微小的技术变更,哪怕只是调整一个螺丝钉,都可能面临外方长达一两年的审查流程。这种对“流程”的控制,极大地限制了中方的创新能力。技术资料就更不用说了,外方的限制手段数不胜数。

如今,这一局面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中国市场不但有技术,而且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都清晰地表明,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核心要素正在重塑,电动化和智能化正变得比品牌历史积淀更为关键。至此,中国汽车工业确实已经完成了一场深刻的“祛魅”变革,长期由西方品牌主导的产业叙事正在成为历史。
百姓评车
从借势国际品牌背书,到以自主技术实现反向输出,中国汽车用了三十多年,终于完成了华丽转身。这一转变更核心的是突破了传统燃油车技术的游戏规则,重新定义了汽车的发展路径,成长为全球汽车技术创新的重要贡献者。
展望未来,中国汽车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全球竞争力。
电话:15501033393
邮箱:3681001@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