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的国内紧凑级轿车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极端分化。一边是轩逸以超3万辆的成绩稳坐燃油车销冠,速腾、朗逸等头部车型月销过万维持强势;另一边则是大批曾经的热门车型销量断崖式下滑,有的月销仅个位数,有的已被厂家悄然边缘化。新能源车型的强势挤压与消费需求的迭代升级,正在加速紧凑级轿车市场的洗牌,那些销量惨淡的车型,实则是市场变革的鲜活注脚。
从群雄逐鹿到尾部消亡
9月的紧凑级轿车市场,“头部坚挺、尾部萎缩”的特征愈发明显。数据显示,当月燃油紧凑级轿车中,销量破万辆的仅3款,而排名20名之后的车型,多数月销量不足4000辆。曾经的“国民家轿”卡罗拉表现疲软,9月销量仅3958辆,排名跌至第22位,较去年同期下滑明显。韩系车的境遇更为惨淡,伊兰特9月单周销量仅千余辆,月末累计排名第29位,而同为紧凑级阵营的菲斯塔,8月销量已跌至1辆,9月几乎处于“销声匿迹”状态。
合资品牌的困境并非个例。别克威朗9月终端价已跌破7万元,销量却仅1700余辆;雪佛兰科鲁泽起售价降至5.99万元,月销仍停留在三位数。即便是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本田凌派,在3万元终端优惠加持下,9月销量也未突破百辆,与巅峰时期月销过万的成绩形成天壤之别。
这种分化背后,是多重力量的叠加冲击。新能源车型的价格下探首当其冲,比亚迪秦PLUS等混动车型已杀入7万级市场,其使用成本优势让燃油车的降价空间被彻底封堵。同时,B级车市场的价格下沉进一步挤压了A+级紧凑车的生存空间,消费者发现加少量预算就能入手雅阁、凯美瑞等中型车,自然对“升级不足”的紧凑级车型失去兴趣。更核心的是,年轻消费者对智能化、科技感的需求飙升,而多数滞销燃油车在这一维度严重脱节。
多款失意车型的共性困局
在9月的滞销榜单中,北京现代菲斯塔、一汽丰田亚洲狮与广汽本田凌派的境遇极具代表性。它们曾分别以运动、A+级定位、家用实用为卖点,如今却因相似的短板集体沉沦,成为市场淘汰机制的鲜活案例。
作为曾经能与本田思域抗衡的运动型紧凑车,菲斯塔的陨落速度令人唏嘘。2025年1-8月累计销量仅42辆,8月更是只售出1辆,9月延续惨淡态势。更值得关注的是,北京现代官网已难寻其踪影,基本宣告这款车被厂家主动放弃。
菲斯塔的失败始于产品迭代的停滞。目前在售的仍是2022年款车型,三年未进行实质性更新,导致配置水平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360度全景影像全系缺失,L2级辅助驾驶仅顶配专属,入门版连驻车雷达、车联网这些基础配置都未配备,更不支持OTA升级。在智能座舱成为年轻消费者购车核心考量的当下,这样的配置表现无异于“自断臂膀”。
定价策略的失误加剧了其困境。13.88万元的起售价在终端优惠后仍需11.68万元,而竞品本田思域的终端价已降至9万元区间。在品牌力不占优的情况下,菲斯塔的价格毫无竞争力。更尴尬的是,同门兄弟伊兰特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均衡的配置,进一步挤压了其本就狭小的市场空间。当新能源车型以相近价格提供更强的加速性能和智能体验时,菲斯塔的“运动标签”彻底失去了吸引力。
背靠丰田品牌的亚洲狮,本应凭借“卡罗拉之上、亚洲龙之下”的A+级定位打开市场,却在上市四年后沦为“边缘车型”。2025年1-8月累计销量仅952辆,多数月份销量为个位数,9月即便有4万元终端优惠,起售价降至10.18万元,仍未能扭转颓势。
定位模糊是亚洲狮的核心病灶。其高配车型定价接近B级车,但产品力仅停留在A+级水平,消费者更愿意选择迈腾、雅阁等中型车的低配版本。而入门版车型的配置又过于寒酸,无倒车影像、天窗,座椅为织物材质,方向盘采用塑料材质,完全不符合A+级车的定位预期。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设定,使其陷入了两头不讨好的境地。
产品力的同质化进一步削弱了其竞争力。外观与内饰设计与卡罗拉高度相似,被消费者调侃为“拉皮卡罗拉”,缺乏新鲜感和高级感。2.0L自吸发动机动力平顺但爆发力不足,相比竞品的涡轮增压或混动技术吸引力匮乏。在大众速腾、吉利星瑞、比亚迪秦PLUS等竞品的夹击下,亚洲狮的市场空间被持续压缩,最终难逃销量低迷的命运。
凌派曾是家用紧凑级车市场的“明星车型”,月销过万是常态,如今却因一步错棋陷入万劫不复。2019年换装三缸发动机后,其口碑彻底崩坏,销量从数万辆骤降至两位数,即便后续换回1.5L四缸混动系统,9月销量仍未突破百辆,1-8月累计仅974辆。
三缸机的“后遗症”难以消除。尽管凌派已换回四缸动力,但消费者对其动力可靠性的信任度已严重受损。更关键的是,在市场转型期,凌派未能及时补齐智能化短板。面对比亚迪秦PLUS等竞品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L2+级辅助驾驶功能,凌派的配置表现显得保守滞后,无法满足家庭用户对科技配置的需求。
价格战的失效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3万元的终端优惠使其起售价降至8.98万元,但这种大幅降价反而让消费者对产品价值产生质疑,形成“越降价越无人问津”的恶性循环。当家用车市场愈发看重“质价比”而非单纯低价时,凌派的救赎之路彻底被阻断。
滞销车型的四大共性短板
菲斯塔、亚洲狮、凌派的沉沦并非个例,9月销量惨淡的紧凑级轿车普遍存在四大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其被市场淘汰的必然性。
在汽车市场迭代周期缩短至18个月的当下,多数滞销车型存在“更新惰性”。菲斯塔三年未做实质性升级,威朗的智能系统停留在基础功能阶段,科鲁泽的内饰设计与材质多年未优化。这种“躺平”策略直接导致其产品力与消费者需求脱节,当年轻用户开始追求大屏交互、语音控制、OTA升级时,这些车型仍在依赖传统燃油车的“三大件”优势,自然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滞销车型普遍陷入“定价混乱”的困境。亚洲狮高配价冲B级车区间却无相应产品力,菲斯塔在品牌力弱势下维持高价,凌派则因大幅降价引发价值质疑。这种错配在新能源车型的冲击下愈发明显:当比亚迪秦PLUS以8万元级价格提供混动动力、智能座舱时,威朗、科鲁泽等燃油车即便降价至同价位,也因使用成本高、配置低而缺乏竞争力。
智能化不足是滞销燃油车的共同软肋。多数车型的车机系统仅支持基础导航与音乐播放,无法实现语音交互、场景化服务等功能,L2级辅助驾驶多为顶配专属,与自主品牌“全系标配”形成鲜明对比。动力技术上,传统燃油车的1.5T、2.0L动力总成在混动、纯电车型面前,既无油耗优势,也无性能亮点,彻底失去了技术话语权。
品牌力的衰退加速了车型的滞销。北京现代因工厂关停、门店收缩导致消费者信心不足,雪佛兰的品牌影响力已远不及大众、丰田,别克则受三缸机历史包袱影响,品牌形象受损。当消费者购车从“迷信合资”转向“理性选车”时,品牌力不足且产品无亮点的车型,自然成为被放弃的首选。
紧凑级轿车的生存之道
9月的销量数据清晰地揭示了紧凑级轿车市场的生存法则:在新能源与消费升级的双重冲击下,“靠品牌吃老本”“以低价换销量”的时代已彻底终结。那些仍能立足的车型,无一不是精准踩中了市场需求的核心。
头部燃油车型的突围路径颇具借鉴意义。轩逸通过终端优惠策略刺激销量,第三周销量环比提升10%,证明合理的价格调整仍有效用,但前提是产品基础扎实。速腾则凭借德系品质标签维持稳定需求,说明差异化的产品定位能构建护城河。而自主品牌的崛起更具启示,吉利星瑞、长安逸动等车型通过“高配低价”“智能先行”的策略实现突围,印证了市场对“质价比”的追求已成为主流。
对于陷入困境的紧凑级轿车而言,救赎之路唯有三条:一是加速产品迭代,补齐智能化短板,将L2级辅助驾驶、车联网等配置下放到入门版;二是重构定价逻辑,让价格与产品力精准匹配,避免“高定价伤客、低定价毁品牌”;三是拥抱技术变革,要么升级混动系统降低使用成本,要么加速向电动化转型,跟上市场技术潮流。
百姓评车
2025年9月的紧凑级轿车市场,既是淘汰场,也是试金石。那些销量惨淡的车型,与其说是被新能源打败,不如说是被自己的“守旧”与“迟钝”淘汰。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中,唯有敬畏市场、深耕用户、迭代技术,才能在紧凑级轿车这一核心战场保住阵地。
电话:15501033393
邮箱:36810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