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车市,经销商承压,新能源突围,购车窗口期现!

  • 作者:百姓评车
  • 来源:百姓汽车
  • 时间 2025-10-18
  • 浏览:43655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车市呈现“总量向好、个体承压”的矛盾格局。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1-9月国内汽车销量达2450万辆,同比增长11.8%,政策刺激与消费回暖成为主要驱动力。但经销商端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前三季度仅28%的经销商完成既定销售目标,亏损比例攀升至55%,盈利比例不足28%,较上半年进一步承压。

头部经销商集团的业绩同样折射行业困境,以永达汽车为例,其2025年中报显示营业收入为270.72亿元,但结合行业普遍的新车业务亏损现状,利润空间已被严重挤压。“旺季冲量不赚钱,淡季清库亏更多”成为多数经销商的常态,9月数据显示,新车销售毛利贡献仍为-22.3%,完全依赖售后(63.8%)与金融保险(36.2%)业务支撑。

新能源盈利领跑,燃油车陷入价格战泥潭

尽管2025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正式终止,但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仍展现出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经营韧性。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监测数据,2025年三季度末,42.9%的新能源经销商实现盈利,亏损比例仅为34.4%,这一数据不仅远低于全行业55%的平均亏损水平,较上半年还实现了2.1个百分点的盈利比例提升。

具体来看,这份韧性源于两大核心支撑:一方面是头部新能源品牌主动开启“以价换量”策略,9月纯电动车型市场均价降至19万元,较年初降价幅度达2.8万元、降幅13%,有效激活首购与增换购群体需求,带动终端成交量环比增长8%。

另一方面是插混车型成为新增长极,尽管9月插混车型促销力度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至 15%,但凭借 “百公里电费仅为油费 1/5” 的用车成本优势,仍保持热销态势,9 月插混车型销量同比增长 25%。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经销商也面临新的经营挑战:售后产值占比不足 20%,远低于燃油车 40% 的平均水平;投资回收期普遍超过5年,较燃油车延长2-3年;部分品牌直营店的快速扩张还引发渠道冲突,个别区域甚至出现经销商与品牌方的库存纠纷。

2026 年实施国七排放标准的政策信号提前18个月释放,成为压垮传统燃油车经销商的“最后一根稻草”。为在新规实施前完成80%的库存去化目标,合资燃油车品牌自9月起全面开启“史上最大力度促销”,终端促销幅度同比升至23.3%,较8月环比提升4.5个百分点。

其中,德系、美系品牌的2.0T以上排量SUV成为清仓主力,以德系某主流品牌中型SUV为例,终端价较指导价下探6万元,部分库存车甚至出现“买一赠一(赠保养套餐)”的促销活动;自主燃油车同样未能幸免,9月促销力度达18.8%,较8月环比提升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2.5个百分点。

价格倒挂现象在燃油车市场愈发普遍,某合资品牌 B 级轿车综合优惠超 5 万元,终端价已下探至 15 万元区间,但即便如此仍难改颓势 ——9 月传统燃油车销量同比下滑 18%,传统燃油车经销商盈利比例仅 25.6%,较上半年再降 7 个百分点,58.6% 的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新车业务更成为 “亏损黑洞”,单店新车业务月均亏损超 10 万元。

库存、资金与转型三重压力

新能源与燃油车均面临库存压力,中汽协预测 Q2 新能源车库存突破 120 万辆,燃油车库存系数更是持续超出合理范围。某合资品牌经销商透露,库存车资金占用成本每月增加 3%,部分车型库存周期已超 90 天,面临贬值风险。

汽车销售的资金密集型属性,让经销商对融资环境尤为敏感。2025 年金融机构信贷政策趋紧,中小型经销商融资成本上升,数字化转型投入更是力不从心,线上获客系统搭建、员工技能培训等费用,进一步加剧资金压力。

尽管限迁政策取消,但税收制度、产权登记等障碍仍制约二手车流通效率。经销商难以通过二手车业务平衡收益,反而受新车价格波动影响,二手车残值稳定性下降。

把握窗口期,避开消费陷阱

从市场动态来看,四季度有三个关键购车节点值得关注。首先是 9 月 25 日 - 10 月 8 日的燃油车清仓高峰,受国七标准倒计时影响,燃油车市场进入 “大逃杀” 阶段,2.0T 以上合资 SUV 优惠力度最大,部分城市叠加跨区域购车补贴后最高可省 3.8 万元,此时购车需重点核查轮胎、电瓶生产日期,避免入手 “长库存车”。

其次是 11 月 28 日 - 12 月 5 日的新能源双积分冲刺期,车企为达标 “双积分”,插混车型可能重现 “0 首付 + 免息” 政策,车电分离模式月供可立减 800 元,且此时 2024 款车型进入清仓阶段,对芯片技术不敏感的消费者可抓住抄底机会。最后是 12 月中下旬的购置税末班车,燃油车购置税全免政策将于 12 月 31 日截止,结合经销商年度冲量需求,合资品牌可能释放最后优惠,但需警惕 “先涨后降” 的伪降价套路。

在车型选择上,新能源领域插混车型性价比尤为凸显,9 月插混车型均价 15.5 万元,降价 1.2 万元,兼顾续航与成本优势,适合充电不便的用户,建议关注搭载 5nm 智驾芯片的新款,而老款 4nm 芯片车型让利幅度更大,可根据需求灵活选择。燃油车方面则建议聚焦合资主力车型,雅阁、凯美瑞等合资 B 级车综合优惠超 5 万元,不仅技术成熟,且保值率高,需避开小众品牌,以降低后续维修与二手车贬值风险。

想要最大化购车优惠,可参考杭州王先生的案例,其购买28.6万电动车时,通过车企直降(4.2万)、地方补贴(1.5万)、旧车置换(0.8万)与电商赠品(1.2万)的组合,最终以7.6折落地,实际购车时可重点关注“以旧换新 + 消费券”的叠加政策,进一步压缩购车成本。同时需警惕四类消费陷阱,比如直营店可能暗藏服务费、强制装潢,报价时需细究明细;电池租赁协议要看清残值归属,避免后期纠纷;跨区域购车需确认售后保障,优先选择全国联保品牌;验车时则要核对车架号第10 位,避免购入库存超90天的N码车。

百姓评车

2025年前三季度的经销商市场,既是新能源替代燃油车的加速期,也是行业洗牌的阵痛期。对消费者而言,市场分化与政策窗口期叠加,造就了难得的购车机遇;对经销商而言,唯有加速新能源转型、深耕售后服务,才能在变革中突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姓汽车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