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发文称,长城汽车35岁生日,跟高管们拍了一张大合照。在合照中间,赫然是一辆低趴跑车。从车辆轮廓看,低趴车身、腰部大进气口,尾翼还微微上翘。
此前长城汽车老板魏建军和CTO吴会肖都曾“剧透”过长城汽车高端超跑项目。有消息称,这是一款对标法拉利SF90的超级跑车,采用4.0T V8双涡轮发动机与电机组成的混动系统,预计最大马力可达549Ps。这款超跑计划在2025年推出,价格可能在百万元级别。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今年1月份的时候,长城汽车发布的一号任命,新设“长城品牌超豪车BG”,魏建军将担任董事长。
也就是说,长城品牌超豪车BG就是上文提及的低趴跑车。
魏建军此前曾多次表态,反对内卷式竞争,反对价格战,主张“技术溢价”和全球化竞争。此次,长城汽车官方合照,预示着超跑项目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有人质疑长城汽车做超跑的意义,其实,长城汽车的目标并非销量,而是重塑品牌形象。魏建军提出“高品质、小批量”策略(年产千辆以内),通过稀缺性提升品牌溢价,为后续品牌出海铺路。
魏建军亲自挂帅
长城汽车为了这个超跑项目,可以说是煞费苦心。首先在产品规划和运营模式上与现有品牌有所不同,运营团队和决策机制高度独立化,从魏建军亲自出任董事长就能看出来。
当然,魏建军亲自出任董事长,这也是受到雷军的影响。2021年,雷军在小米汽车的发布会上,大呼“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的豪迈感确实很振奋人心,极具号召力。事实也证明,雷军这一仗赌对了。我们看小米SU7的成绩单,2024年累计交付13.68万辆,远超年初10万辆目标,刷新新势力品牌首款车型的年销纪录。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达15.57万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象级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雷军的个人IP经历了从“技术劳模”到“汽车梦想家”的演变,通过“技术男”“亲民”“实干家”等标签,强化了小米“性价比”“科技创新”的品牌定位。例如,他在SU7发布会上亲自试驾,将产品与个人梦想绑定,激发用户情感共鸣。具体表现为,雷军持续通过社交媒体(微博、抖音等)输出内容,形成“金字塔模型”:顶层价值观(如“人生最后一次创业”)、中层技术细节(如SU7的800V高压平台)、底层生活化互动(如亿万总裁给我开车门)。
这种“人格化”营销降低了消费者的认知成本,迅速建立品牌信任。
魏建军亲自挂帅长城豪华超跑项目,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各自品牌的“一号位押注”展现破局决心。对于魏建军来说,他的优势在于,长城汽车在燃油车领域有多年的经验积累和用户基础,以及全产业链自研能力。目前,长城已量产4.0T双涡轮V8发动机(最大功率549Ps,峰值扭矩800N·m,热效率38.5%),性能参数对标法拉利SF90的V8混动系统,这足以笑傲江湖。
只为了拔高品牌
有人质疑长城推出超跑的意义何在?因为中国品牌至今尚没有成功案例。售价50多万的小米SU7 Ultra固然火爆,但它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超跑,用高性能轿车来定义来形容更加恰如其分。其他传统品牌虽然也推出过售价百万的超跑,销量和口碑都没有出圈,处于自娱自乐的状态。
另外,中国市场当下的消费环境对超豪华品牌并不感冒。几个耳熟能详的超豪华品牌中,2024年保时捷在华销量下滑32.4%,法拉利下滑22%,玛莎拉蒂去年前三季度下滑79%。对于这些品牌来说,中国市场曾经是销量高地,现在却成了它们的滑铁卢。
在这种情况下,长城启动超跑项目,肯定不是为了销量而来。一直以来,超豪华品牌的价值从来都不是体现在价格上,而是它体现了车企有充足的实力实现高端产品。它对于品牌拔高的意义更大。
日前,人民日报头版“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栏目刊登的最新报道——《长城汽车坚持自主研发创新——着力做强做大民族品牌》刷屏了各大社交平台。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报道里魏建军的发言,总结起来大概三句话:第一,坚持把技术作为发展的引擎,矢志不渝推进研发创新。第二,供应商和经销商不仅是合作伙伴,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要以垂直整合做强汽车产业。第三,国际化不是商品出海,而是品牌出海、生态出海。
尤其是第三条,说明了长城汽车为什么要打造超跑项目。就是把长城汽车的品牌在海外市场立起来。长城汽车一直是国内汽车出口的第一梯队选手。2024年,长城汽车海外销售45.41万辆,同比增长44.6%,海外累计销量已超200万辆。
打造一台可以媲美甚至是超越法拉利的超级跑车,对于长城汽车未来把出口业务做强做大来说无疑是有巨大助力的。
法拉利等超跑品牌的溢价源于F1赛事积淀,未来可以预见的是,长城超跑将会频繁出现在各种赛事活动。
百姓评车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长城汽车正在通过超跑项目,撬动全球市场对自身品牌的价值重估。通过"超跑-技术-品牌"的三位一体打法,实现更广泛的品牌认同。
电话:15501033393
邮箱:36810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