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羽翔:上海国际汽车城的数据创新应用与生态建设

  • 作者:百姓评车
  • 来源:百姓汽车
  • 时间 2025-07-15
  • 浏览:31020

20257月10-12日,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提质向新,智赢未来”,由“闭门峰会、大会论坛、技术领袖峰会、多场主题论坛、N场行业发布、主题参观活动”等15场会议和若干配套活动构成,各场会议围绕汽车行业热点重点话题,探索方向,引领未来。其中,在7月12日上午举办的“主题论坛七:AI创新引擎,驱动智慧出行新生态”上,上海车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马羽翔发表精彩演讲。

blob.jpeg    

  当前,汽车产业迎来AI技术推动下的全面变革。大家都在提“AI”这个词,其实AI的三大引擎大家都不陌生,算法,算力,数据。

  

  对于算法:随着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一系列国产大模型横空出世,包括各个自动驾驶算法公司开发出来的算法都非常具有竞争力。

  

  对于算力:国产芯片的研发水平不断提高,国产算力竞争力逐步提升。

  

  对于数据:相对于算法和算力来讲,数据反而容易成为短板,因为数据有它的天然特点,数据不能凭空产生,数据积累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真实的环境中采集,需要面对不同的场景。

  

  现在强调数据驱动,国家政策不断出台,国家数据局也在一直推动“数据要素X”,我们要求数据量大,质优,保障数据安全,最后强调数据可流通,可共享,形成数据生态,为产业赋能。

  

  我们回顾一下,汽车城多年来在支撑和推动国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历程。

  

  从2011年开始,建设全国首个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同步建设了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数据地方监测平台。2015年,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落地汽车城。2020年,建设了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数据中心。2021年和2024年是全国首批“双智”试点城市,全国首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同时,建设了上海市“双智”试点车城网平台,到2025年,建设了全国首个车联网网络及数据安全治理公共服务平台、全国首个智能网联安全靶场。

  

  从电动汽车,到智能网联汽车,到车路云一体化,在整个试点示范运营过程中,每一步都建设了相应的数据中心和数据平台。

  

  当前有三个数据平台:

  

  (1)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EVData,已经接入了全市超过173万辆新能源汽车数据。

  

  (2)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数据中心ICV Data,已经接入全市902辆L4级别的智能网联汽车,现在也正在加快推进国家推进的L3级别的车辆数据接入。

  

  (3)上海市“双智”试点车城网平台,接入了嘉定区全域287个智慧路口数据。

  

  有这么多数据汇集,不间断地积累,为夯实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打好了基础。

  

  2024年1月,上海国际汽车城注资成立上海车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数据价值转化和市场化探索,重点开展:基础设施运营、数据技术服务、数据产品开发、数据场景应用。

  

  当前,车云数据公司已经构建了全链路数据体系,从底层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到数据资源池构建,到三个核心的平台,到数据汇聚、数据加工,到最上端的数据应用,包括再辅以区块链、AI大模型等先进技术,打造了全链路数据体系,保障数据全流程安全合规的高效应用。

  

  车云数据作为国资平台,首先要做好支撑政府的角色和相关工作,政府最关注的是安全、效率(高效),下面会从车辆安全、网络安全、安全评价体系、多模态交通大模型几方面介绍实践和应用。

  

  当然,车云数据公司也是一家商业化公司,必须有充分的“自我造血”的功能,从数据仿真测试、数据上车、数据保险应用来介绍商业应用的尝试,最后也会提到数据流通(可信数据空间)。

  

  在车辆安全方面,构建了全流程监管体系,保障智能网联测试运营安全。形成“事前测试指导——事中监管查处——事后分析调查”的一套流程保障机制,这套机制已经顺利运行了这么多年,有很多心得体会。一方面把数据反馈给市相关委办局,供市里了解上海市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水平、安全水平。同时,也把相应的数据反馈给测试企业,供他们来了解、分析。经过这么多年,现在L4级别的接管率也已经非常低了,达到百公里只有1次左右。对于L3级别的车辆,现在在加快升级数据底座,已经跟蔚来、智己等车企不断推进,助力市有关单位做好L3后续车辆数据接入和监管工作。

  

  在网络安全方面,上海国际汽车城近年来对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的铸盾车联行动做了强有力的支撑,从2024年10月份,上海市车联网网络和数据安全治理公共服务平台落地汽车城,今年4月在上海车展期间上海智能网联安全靶场也落地汽车城。

  

  “一个平台+一个靶场”是上海市通管局正式授牌的,也是全国首个。通过服务平台,将建立安全联盟、企业安全响应中心、网络和数据的安全人才库。最重要的一点,要搭建车联网漏洞数据库和安全情报中心。上海智能网联安全靶场通过建设可信众测靶场、科学实验靶场,从封闭测试到开放测试,后续不断支撑上海市通管局的铸盾车联活动,也对企业从零部件到系统到整车形成全面的车联网安全监测能力,助力行业不断提升网络安全水平。

  

  跟同济大学从政产学研角度一块打造智能网联安全评价体系,这套体系其实已经打磨了好几年,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基于车路云数据,通过对脱离、事故、冲突等关键事件的提取分析,构建了一套指标体系。现在这套标准体系获得了“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包括跟上海市有关委办局现在正在沟通,后面这套安全评价体系将会对市里的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也形成了《2024年上海市自动驾驶安全报告》。

  

  跟同济大学交通学院一块研发了基于车路云一体化的多模态交通大模型,在车路云一体化的管理上发现,本身车路云一体化是为了弥补单车智能的缺陷,对于异常停车、交通逆行有超视距的感知和判断。之前系统的识别准确率能到80%,还是不错的,但我们觉得80%还是不够高。同时,这些事件识别出来以后还需要人工复核,实时性也不高,成本很高,效率比较低。通过跟同济大学一块研发的这套多模型交通大模型,基于DeepSeek和通义千问的大模型作为基座,研发了一套全新的支撑高精度的交通实验识别的模型。经过现在的初步验证,交通事件的识别准确率已经不低于98%,把人工复核变成机器大模型复核,提升了管理的整体效率。

  

  以上是支撑政府的数据实践,下面将重点介绍商业化的数据应用实践和探索。

  

  首先,基于多源数据打造一站式仿真测试服务,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测试服务的体系,从刚才提到的海量数据,有车端数据、路侧数据,形成了数字仿真静态场景。去年在汽车论坛跟IAE(智行众维)联合发布了基于真实路况的场景数据集。

  

  今年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智慧路口对抗交通流的合成数据集”,核心关键是采用了AI合成技术,之前大家的数据集场景库都基于真实路况的,但我们觉得基于现在的真实数据想补充更多的边缘场景,补充更多高价值的corner case。希望通过AI的合成技术,采用AI技术合成和对抗合成的方式,基于真实的场景、路口交通流合成的数据平台,生成智慧路口对抗的场景集。

  

  下面,我们将正式发布场景集,请大家看屏幕。

  

  (播放视频)

  

  大家看到了全新的数据集正式发布了,这是我们跟深信科创公司一块儿打造的,这个数据集具有边缘场景规模泛化、场景库精细化建设、加速智驾算法迭代优化的三大核心优势。数据集正式在中汽协的团标上进行了立项。后续,对数据集也会进行部分开源,将会放在车云数据公司的公众号上,希望行业公司可以多多应用,为整个智驾仿真测试验证提供更多支撑。

  

  下面是在路侧数据上车上的应用,现在大家都在讨论车路云一体化未来的商业模式如何落地,确实现在是困扰行业的事儿。刚才说到通过车路云数据来仿真测试验证是一条路,下面一直提的数据上车是已经明确的可以实现的商业落地。现在通过这一年,与超过10家车企、平台公司在汽车城区域内进行路侧数据上车实测,已经与其中的几家公司签订了商业合同。不管如何,随着我们国家车路云一体化规模的不断推进,路侧数据上车在未来应该还是很有前景的,要持续不断推进。

  

  下面是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数据对于保险的重要性不再赘述了,没有大数据的分析肯定不会有保险精算。之前在新能源汽车上与保险的合作已经很成熟了,现在重点在智能网联方向,通过智能网联的数据与保险开展合作、开展探索。

  

  (1)跟太平再成立了保险开放实验室,去年支撑太平再发布《一种基于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

  

  (2)网络安全保险,是工信部的项目,“车联网营运平台网络安全保险服务试点项目”也在去年年底在汽车城落地。

  

  (3)跟申能财险联合开发了全新的险种,全国首例车路云一体化路侧设备财产险,去年发布了试点城市以后,很多城市才开始大规模建设,后续路侧设备险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路侧设备险还是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基于以上,我重点介绍了从支撑政府到商业应用的实践,车云数据正在开发打造面向不同主体、多场景需求的数据产品矩阵。从To G端服务政府,到To B端服务企业,共7大类20余项数据产品,希望能为全行业各个企业和主体、政府提供服务和支撑。

  

  最后,提一下数据的共享流通,刚才提到了数据的实践,但从全行业来讲,数据还是一些小圈子,数据孤岛效应比较强。如何打通数据链路、数据共享共建的生态?现在国家数据集正在推进“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为了实现数据的高效流通。下面众链韩昭总会详细介绍,不再赘述了。

  

  后续,汽车城将会重点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支持和赋能方面,车云数据将会重点参与数据供给、场景共建的相关工作。

  

  从电动汽车,到智能网联汽车,到“双智”试点,到车路云一体化,我们都是首个、首批。现在能看到新的首批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将在汽车城落地。

  

  刚才提到了汽车城有这么多企业汇集在汽车城,不仅要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的高地,更要联合建立数据生态。(如图所示)图上看到的是现在已经入驻在汽车城发展的头部企业,众多企业在汽车城发展生根、茁壮成长。

  

  汽车城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已经建成了“三港两园一谷”,有着非常完善的产业配套和政策支持。“三港”是汽车创新港、汽车新能港、汽车氢能港。“两园”是智能汽车软件园、同济科技园。“一谷”是智慧出行设计谷。当然,汽车城区域内还有上海市国际赛车场、同济大学、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等等,政产学研用非常好的产业配套和布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姓汽车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