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不只是各家车企开启了销量冲刺,也掀起了一轮人事调整的大地震。据不完全统计,9月前三周,已经有9家中国车企进行高管岗位调整,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广汽、东风、理想、蔚来、小米等。
这场高管换防潮呈现出多层次、广覆盖的特点。从国有汽车集团到民营车企,从传统制造商到新势力品牌。高管变动的岗位范围也相当广泛,从品牌一把手到技术负责人,从销售主管到战略规划师,显示出车企在多个环节都在进行优化调整。
行业变革的压力已从市场前端传导至企业决策层。随着新能源转型进入深水区,车企纷纷将组织架构和人才策略作为突围的突破口。
国有车企的调整动作更大
长安汽车在本轮人事调整中力度最大。最高管理层由董事长朱华荣、总经理赵非、党委副书记谭本宏构成。同时,叶沛升任常务执行副总裁,米梦冬升任公司副总裁。
在具体业务层面,王孝飞执掌长安福特,杨大勇分管启源和引力,王辉出任阿维塔科技董事长,邓承浩升任深蓝汽车董事长。需要说明的是,长安汽车的此轮人事调整极具针对性。深蓝汽车引入了外部高管——原荣耀品牌中国区首席市场官(CMO)姜海荣接替邓承浩出任CEO;王辉主导阿维塔,显然是看重其开拓全球市场的经验,以支撑阿维塔“一半市场在海外”的雄心。
广汽集团于2025年9月宣布面向全球公开招聘8名高级管理人才,包括总经理1名、副总经理6名和总会计师1名。总经理作为企业经营的第一责任人,协助董事长分管审计。六位副总经理将分别分管产品与研发、制造与质量、品牌与营销、国际化、战略与人力资源、合规与数字化。总会计师将统筹集团财务、税务、预算、资金及资本运作。此举被广泛视为广汽集团从“战略管控”转向“经营管控”的标志。
具体业务层面,原广汽三菱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龙已接替肖勇,出任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兼埃安营销本部负责人。此举是广汽集团推进“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度”的一部分。集团希望借助具备丰富一线营销经验和互联网思维的人才,帮助埃安提升在C端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广汽集团也加强了内部整肃。已退休的前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张跃赛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此事表明广汽集团的反腐行动正在深入,即便退休高管也不例外。
以上所有调整,都服务于广汽集团更深层的战略转型——“番禺行动”。其核心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销量占比集团总销量60%以上,挑战200万辆年销量。
9月份,东风汽车集团进行了一项重要的人事调整,东风猛士科技总经理曹东杰调任至合资公司东风本田。此次人事安排的核心目的,是希望借助曹东杰在自主板块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合资企业注入新的发展动能。这反映出集团层面正试图将自主板块在新能源领域积累的技术、产品和市场经验,系统性地赋能给合资业务,以期快速提升其电动化竞争力。
民营车企精准补位
民营车企的人事调整虽然没有国有车企那样轰轰烈烈,但是动静也不小。
最近,斑马智行原副总裁、CTO王军已加入比亚迪智能座舱团队,负责座舱架构和地图研发,向智能化软件开发中心主任李锋汇报。王军主导了从传统车机系统向智能座舱操作系统乃至整车智能操作系统的演进,致力于打造“OS+AI+芯片”的全栈智能解决方案。
比亚迪高级副总裁、智能化总负责人杨冬生曾透露,比亚迪将推出One-Board舱驾一体产品,目标是实现座舱和辅助驾驶芯片在同一块PCB板上的集成。为推进舱驾融合,比亚迪在今年4月已经整合了汽车新技术研究院下的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团队。王军在操作系统底层架构和集成方面的经验,将有助于比亚迪推进舱驾一体战略,优化“天神之眼”系统的体验,并探索如VLA等前沿技术。
前不久,朱凌博士从极氪调任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担任首席运营官,向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汇报。2025年初,极氪与领克品牌合并后,他担任集团副总裁,并兼任领克品牌产品组长,在9个月内主导完成了7款新车的开发工作。朱凌博士的核心使命在于推动沃尔沃更充分地利用集团已有的技术平台和供应链优势,优化运营效率。
9月份,理想汽车自动驾驶部门经历了一场重大的组织调整。其核心是将原有的三个核心部门拆分为11个更加精细的二级部门,并同步取消了大规模的“封闭开发”模式,旨在提升研发效率与协同性,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与市场环境。所有这11个二级部门的负责人均直接向自动驾驶研发高级副总裁郎咸朋汇报。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任负责人多数是从原本的三级负责人中提拔上来的。郎咸朋在内部信中表示,这次调整是要“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实现技术突破和产品落地,使自动驾驶的组织向AI组织持续演进。”
此次调整也与近期的高层变动有关。原三位核心负责人(贾鹏、夏中谱、王佳佳)相继离职创业,这客观上加速了组织的重构。
此外,小米也引进了前兰博基尼首席外饰设计师法比安·施默尔兹(Fabian Schmlz),他将负责领导公司在欧洲的外观设计工作。2025年以来,已经有6位海外品牌(来自法拉利和宝马)经历的高管入职小米汽车。
高层换防的背后,是车企对新战略方向的探索。无论是传统大厂,还是新兴品牌,所有人都面临转型加速的问题,当核心竞争力已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求。人事调整就成了车企打破自身桎梏的关键。
百姓评车
当前中国车市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智能技术迭代加速,市场对车企的创新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行业变革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车企必须通过组织调整来适应新环境。
无论是传统巨头,还是新势力品牌,都需要全力以赴!
电话:15501033393
邮箱:36810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