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漏洞导致失信,倒逼零跑汽车补上短板!

  • 作者:百姓评车
  • 来源:百姓汽车
  • 时间 2025-09-28
  • 浏览:43559

日前,零跑汽车因一笔361万元的欠款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根据法院公开消息,这起纠纷的核心是零跑汽车全资子公司凌跑汽车商贸有限公司与广州首汽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首汽租车旗下公司)的买卖合同纠纷。凌跑商贸确认欠款361.81万元(包括租金、购车款、违约金等),并曾同意于2024年6月27日前支付,零跑汽车作为母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巧合的是,该判决下发的时间恰好和零跑汽车庆祝第100万辆整车下线是同一天。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法院认定零跑汽车"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从而导致其从一般的被执行人升级为失信被执行人,创始人朱江明也被限制高消费。

这和零跑汽车近期猛烈的发展势头形成强烈反差。

已完成百万辆交付

2025年1-8月,零跑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突破32万台,月销量已连续6个月稳居中国新势力品牌榜首。8月单月交付量达到57,066台,相当于平均不到一分钟就有一台零跑汽车被售出。2025年9月25日,零跑汽车第100万台整车下线,成为国内第二家迈入“百万俱乐部”的新势力车企。公司已将2025年全年销量目标上调至58万至65万辆,并有意在2026年挑战100万辆的销量目标。

从具体车型来看,零跑C10是零跑汽车的销量支柱。上市17个月全球交付量已突破16万台,连续多月稳居新势力中型SUV销量冠军。该车型定位13-15万元中型SUV市场,凭借高性价比和智能化配置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紧随其后的是零跑C11,该车型在15-20万元价格区间提供中大型SUV的空间与智能化配置,直接对标其他车企20万以上级别产品。此外,4月上市的零跑B10次月交付即破万台,7月上市的零跑B01也在37天内交付超一万台,成为零跑最快交付破万的产品。

这些车型能获得市场认可,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品牌清晰的战略:

零跑通过“全域自研”深度掌控核心技术(如CTC电池技术、电子电气架构),有效降低了成本。这使得像激光雷达、高端芯片等通常出现在高端车型上的配置,能够被下放到15万元甚至更低价位段的车型中,打造了强大的竞争力;C系列(如C10、C11、C16)主打品质家庭用车,B系列(如B10、B01)则面向追求智能科技的年轻用户。这种清晰的产品布局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形成了协同效应;从B10到B01,零跑做到了“上市即上量”,这背后是零跑强大的供应链、生产及销售体系的支撑。

销量的快速增长带来了显著的规模效应,有效摊薄了生产成本,为盈利打下了良好基础。2025年上半年,公司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14.1%,创成立以来新高。更引人注目的是,零跑汽车实现了半年度净利润转正(净利润为0.3亿元),成为继理想汽车之后,中国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造车新势力企业。

虽然在2024年还没有实现盈利,但零跑却是“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这指向了公司的内部管理或决策优先级问题。

借机补上管理短板

一笔三百多万元的合同纠纷最终演变为影响公司声誉的失信记录,确实不仅仅是资金问题,更深刻暴露了零跑汽车在高速扩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内部管理短板。

凌跑汽车商贸作为零跑汽车的全资子公司,其行为后果最终由母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天眼查显示,被执行的凌跑汽车商贸有限公司,是零跑汽车集团内的重要销售公司。该公司于2020年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主要从事汽车批发和零售业务。

这种因子公司行为导致母公司承担严重后果的情况,揭示了零跑在集团化管控和内控体系上可能存在短板,特别是对子公司重大经营风险的监控与干预机制有待加强。

另外,从该案件的流程来看,零跑汽车在2025年6月因此案首次被列为被执行人,至9月25日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被升级为失信被执行人。尽管零跑汽车在2025年9月27日发布声明称,已于2024年6月25日足额支付了全部款项,但对于法院文书要求的“支付款项后三个月内协助将案涉73台车辆变更登记至凌跑汽车商贸名下”这一义务,其表示仍在“积极磋商”。从首次被执行到升级为失信被执行人,中间有数月时间,但问题未能完全解决,这可能反映出法务部门对司法风险的敏感度和应对效率存在不足,或者内部(如法务与业务、财务、子公司之间)的沟通协调存在壁垒,未能及时、有效地化解法律风险。

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对任何企业都是严重的负面声誉事件。对于零跑汽车这样正处于品牌上升期的新势力车企而言,该事件可能带来多方面的潜在风险:一是,可能影响消费者、投资者及合作伙伴的信心;二是,在寻求融资或与大型机构(如广州首汽有着国资背景)合作时,可能会面临更严格的条件审查或更高的门槛。

大家是否还记得6月初,有关部门要求车企对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压缩至60日以内的事情,一众央企、国企、头部民企积极响应。在此背景下,再看零跑汽车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其暴露出的问题更值得深入审视了。

根据零跑汽车的回应来看,零跑汽车强调已按期支付款项,问题的焦点在于车辆过户这一后续义务。这说明纠纷可能源于对合同条款理解的偏差或执行环节的脱节,而非恶意拖欠。

尽管零跑汽车并非有意拖欠,但此次事件引发的关于内部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的讨论,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

百姓评车

零跑汽车的案例为所有处于高速增长期的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警示:企业规模的扩张速度,必须与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步。

对于零跑汽车而言,能否迅速解决此次失信问题,并以此为契机,系统性审视和加强集团内控、提升经营水平,才能在未来竞争中走得更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姓汽车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