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奔驰裁员赔偿方案调整为"N或N+1"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与半年前奔驰中国"N+9至N+11"的"天价赔偿"形成强烈反差。这一变化折射出传统豪华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中的深层困境。
裁员补偿被吐槽
2025年8月,北京奔驰被曝调整裁员补偿方案,将标准降至"N或N+1",即员工工作年限对应的月薪倍数,再加一个月工资(若未提前通知)。公司解释称,这完全符合中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时,提前1个月通知支付N倍月薪,未提前1个月通知则支付N+1。北京奔驰强调,这一方案“严格遵循中国劳动法相关规定,并未触碰法律红线"、"赔偿差异主要源于员工合同性质",合同到期不续签适用N或N+1,而合同期内裁员标准可能更高。在此,“可能”需要划重点。
这与2025年2月奔驰中国的裁员方案形成惊人对比。当时奔驰中国针对销售和金融部门约15%的员工(超2000人)提供了"N+9"基础补偿,若员工两个月内未找到新工作,还可额外获得3-4个月薪资,综合计算最高可达"N+11"。以一名年薪40万元、工龄8年的员工为例,其补偿总额或突破56万元,这明显高于同行业水平。甚至有人把这称为“离职补偿金天花板"。
北京奔驰与奔驰中国裁员赔偿方案的显著差异并非偶然。一个重要原因是,两者的企业性质不一样。北京奔驰是中外合资企业,而奔驰中国是纯外资企业。在劳动法的框架下,合资企业通常更严格执行法定最低补偿标准,而外资企业往往提供更高补偿以维持雇主品牌形象。
2025年上半年,奔驰在中国市场销量遭遇断崖式下滑。其销量仅29.32万辆,同比减少14%。其中,第二季度销量14.04万辆,跌幅扩大至19%。同时净利润暴跌55.8%。面对这样的业绩压力,北京奔驰选择通过降低人力成本来维持运营。
奔驰全球计划到2027年削减50亿欧元成本,中国区作为最大单一市场必然承担重要部分。
另外,奔驰中国被裁员工多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资深人士(平均工龄超5年),高额补偿是为减少裁员阻力;北京奔驰此次裁员更多涉及合同即将到期员工,适用法律最低标准。值得注意的是,两次裁员均未波及研发部门,反而在智能驾驶、本土化车型开发等领域扩招。例如,2025年北京奔驰将投产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纯电长轴距CLA,搭载无图L2++级智驾系统,并计划三年内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
这一策略引发争议:短期裁员虽能降本,但可能削弱销售体系的战斗力。而研发投入若无法快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将加剧“越裁越弱”的恶性循环。
有网友直言:“赔偿再高,也掩盖不了电动化落后的尴尬。”
转型陷入系统性困境
奔驰在中国业绩低迷,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传统豪华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系统性挑战的缩影。
2024年奔驰全球净利润同比缩水28%至104亿欧元,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6.7%-7%至约68.36万辆,创五年新低。到了2025年,上半年奔驰中国销量降至29.32万辆,同比减少14%,显示下滑趋势加速。2024年,宝马、奥迪在华销量分别下滑6.2%和8.1%,豪华车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消费者不再迷信三叉星、蓝天白云和四个圆圈的光环,而转而追求“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智能座舱体验。当问界M9、理想L9等国产车型热销,传统豪华品牌的定义权正从德国斯图加特转向中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
理想、问界、蔚来等品牌凭借智能化和性价比,不断蚕食豪华车市场份额。数据显示,问界40个月突破70万辆,创中国豪华品牌纪录,5月成交均价40.9万元,超越奔驰、宝马(均价30万元)。其中,M9(50万元级)累计交付超20万辆,M8(40万元级)单月交付破2万辆;理想汽车1-6月累计交付20.4万辆,同比增长7.9%。其中,理想L6上半年累计销量为97,531辆,位居中大型SUV销量榜首,远超其他竞品。
BBA(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的份额大幅下降。2020年,BBA占据豪华车市场80%以上的份额,到了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滑至35%左右。BBA的车机系统和辅助驾驶功能被用户吐槽“卡顿”“像诺基亚装安卓壳”,而奔驰电动车型因“油改电”技术滞后、车机系统卡顿(2025年6月还出现全国性导航功能瘫痪事件,引发用户强烈不满。
)等问题,被消费者调侃为“电动杂牌”。
对于奔驰来说,更为严峻的是其纯电动车型销量暴跌。2025年上半年,奔驰纯电动车销量进一步下滑14%(全球8.73万辆),其中主力车型EQE SUV在中国市场销量暴跌78.69%,上半年仅1560辆。这反映出奔驰在电动化转型中的系统性困境,包括技术路线失误、本土化不足及品牌溢价失效等问题
某种意义上说,奔驰裁员补偿事件超越了单纯的劳资纠纷范畴,成为传统汽车工业面临时代转型的典型案例。
百姓评车
奔驰裁员补偿风波,既是传统汽车制造业的阵痛,也是整个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跃迁的历史注脚。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这既是挑战高端市场的机遇,也是一面审视自身战略的镜子。
电话:15501033393
邮箱:36810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