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洋炮局到全球赛道:中国长安的 “百年青春” 与破局之道

  • 作者:直播车市
  • 来源:百姓汽车
  • 时间 2025-07-30
  • 浏览:64448

当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红色印章盖下营业执照的那一刻,重庆嘉陵江畔的风似乎都变了方向。这家诞生于1862年的百年企业完成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身份迭代"——从地方国企阵营跃入央企序列,带着117家分子公司、3087亿元资产和11万员工,开启了面向全球市场的"二次创业"。这场变革的背后,是一家中国车企对"世界一流"的执念,更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突围的缩影。

7月30日,在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举办的媒体沟通会上,长安汽车的领导班子也介绍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情况及长安汽车上半年发展情况。我们来一看究竟。

在红海市场开辟蓝海航线

长安汽车的历史,堪称中国工业发展的活化石。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洋炮局,成为其最初的雏形;1937年西迁重庆,在歌乐山的烽火中完成军工使命;1984年响应"军转民"号召,从零开始造汽车——三次关键转型,始终踩着国家发展的鼓点。如今,从长安汽车到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看似只是名称的微调,实则是战略维度的质变。

新集团成立后,这种基因将被放大到新维度。总部仍扎根重庆,但视野已投向全球:2025年1-6月,海外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5.1%,英国、德国、挪威首批商品车发运,泰国罗勇新能源基地5月投产,103个国家的销售网络正在织密。

中国汽车市场早已进入"近身肉搏"时代,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0%的背景下,任何品牌都难以凭单一优势立足。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破局之道,是让旗下三大品牌上演"错位竞争"的好戏。

阿维塔的"豪华突围"堪称经典。这个诞生于重庆的高端品牌,用"三年四车双动力"的节奏在25-70万元市场站稳脚跟,深蓝汽车则在15-30万元主流市场掀起"平权运动"。作为累计销量突破50万辆的"央企新能源冠军",它用"超级增程"技术解决用户里程焦虑,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让-30℃的北方市场不再是禁区;与华为联合开发的ADS系统,让20万内车型也能享受高端智驾体验。长安启源的"家庭牌"打得精准。定位"智能移动生活家"的它,用Q07车型连续两个月拿下20万内新能源中型SUV销冠。

三个品牌,三种打法,却共享同一套"技术底座":天枢智能驾驶、金钟罩电池、智慧新蓝鲸动力等核心技术由集团统一研发,再根据品牌定位差异化落地。这种"和而不同"的策略,让中国长安汽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精准满足细分需求。

在技术"深水区"突围

在重庆长安全球研发中心的实验室里,一组数据令人振奋:过去十年,企业在新能源领域投入超400亿元,智能化领域超700亿元,近三年平均每天申请19件专利,其中70%是发明专利。这种"偏执"的投入,让中国长安汽车在技术"深水区"逐步掌握主动权。

"金钟罩电池的测试过程,我们烧了上百块电池。"研发人员的一句话道出技术突破的不易。这项能实现"只冒烟、不起火"的安全技术,经历了针刺、挤压、高温等极端测试,如今已成为集团全系新能源车型的标配,2.0版本更将循环寿命提升30%。而即将在2027年量产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充电10分钟可续航400公里,有望改写行业游戏规则。

智能化领域的突破同样显著。全球领先SDA中央环网架构,像"汽车大脑"一样统筹智驾、座舱、底盘系统,让原地掉头、钟摆停车等"黑科技"走进现实。阿维塔11的34颗传感器如同"千里眼",能预判1公里外的路况;深蓝L06搭载的3nm座舱芯片,算力比现有产品提升3倍,语音指令响应快至0.5秒。更具想象力的是,这套技术正被嫁接到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上,探索"陆海空"立体出行的可能。

这种技术突围不是闭门造车。集团与华为、腾讯、地平线等30余家企业构建"朋友圈",在智能驾驶、车载系统等领域协同攻关;在全球布局的21个制造基地中,泰国罗勇工厂实现90%本地化采购,既降低成本又贴近市场。

全球赛场的"中国打法"

当中国汽车出口连续多年全球第一,"走出去"的内涵已悄然改变。中国长安汽车的"海纳百川"计划,正在实践一种新的全球化逻辑——从"产品出海"到"生态出海"。

在泰国罗勇府,占地1200亩的新能源基地里,中泰员工并肩工作,生产的车型不仅供应东南亚,还将出口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右舵市场。这个5月刚投产的工厂,是集团"152"全球化布局的关键一环——立足中国,覆盖五大区域,规划20个海外工厂,目前已投产9个,年产能达26万辆。但比产能更重要的是"本地化运营":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针对当地用户习惯优化智驾系统;在中东建立电池回收网络,响应欧盟环保法规;在南美与当地企业合资建厂,实现"产销研"一体化。

这种打法正在见效。2025年上半年,集团海外销量29.9万辆,阿维塔在25个国家实现531%的增长,深蓝汽车进入66个国家市场。更具深意的是跨界合作——与海尔集团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将汽车与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用户在车里就能预约洗衣机启动;与亿航智能联合开发的飞行汽车,计划2026年在欧洲开展商业化运营。

"全球化不是把车卖到国外,而是成为当地社会的一部分。当中国长安汽车在重庆、曼谷、慕尼黑的团队同时推进工作时,一个属于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生态正在形成。

直播车市

站在163年的时间节点上,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成立,更像是一场"青春重启"。这家历经风雨的企业,依然保持着对技术的好奇、对市场的敏锐、对全球的向往。2030年500万辆的目标、全球前十的愿景,背后是对"汽车强国"的担当,更是对创新的执着。当飞行汽车从重庆起飞,当固态电池点亮欧洲的充电桩,当中国标准成为全球规则的一部分,我们或许会理解:真正的世界一流,从来不是规模的简单叠加,而是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这家从上海洋炮局走来的企业,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中国汽车产业的新篇章。而这场"二次创业"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姓汽车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