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龙:改装破圈·国潮赋能—中国汽车文化的全球跃迁

  • 作者:百姓评车
  • 来源:百姓汽车
  • 时间 2025-07-14
  • 浏览:29906

2025年7月10-12日,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提质向新,智赢未来”,由“闭门峰会、大会论坛、技术领袖峰会、多场主题论坛、N场行业发布、主题参观活动”等15场会议和若干配套活动构成,各场会议围绕汽车行业热点重点话题,探索方向,引领未来。其中,在7月12日上午举办的“主题论坛十二:中国汽车⽂化的创新与发展”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改装分会秘书长刘亚龙发表精彩演讲,深入解读中国汽车改装产业的现状、文化特色及未来路径。

blob.png 

一、产业重构:从 “灰色地带” 到千亿新生态

刘亚龙指出,中国汽车改装产业正经历三大核心变革:

定义升级:改装不仅是性能优化,更是融合外部造型、内部设计、机械性能的个性化表达,形成厂商定制改装(原厂改装)、功能配置升级型改装、消费改装(后市场改装)三类体系。

市场爆发:2024年机动车保有量达4.53亿辆,市场规模从2023年1046亿元增至1207亿元,增速15.39%;截至2025年上半年改装相关内容网络浏览量超5.3亿次,消费需求从小众向大众渗透。

政策破局:多部委协同推进政策松绑,以“安全可控、需求释放、产业升级”为导向,简化审批流程并强化监管,推动汽车改装行业从“灰色地带”转向规范化发展。

随着汽车从代步工具演变为 “个人身份标签”,“Z 世代” 个性化需求激增,叠加政策红利,产业链各环节将通过合规化协同激活千亿市场潜力,推动改装产业从 “隐性发展” 走向 “阳光化赛道”。

二、文化特色:个性化与国潮融合的多生态

对比欧美日改装文化(美国追求大马力、日本侧重功能细节、欧洲凸显工程基因),中国改装呈现 “个性化、科技化、国潮化、社交化”的独特生态,核心特点包括:

个性化与国潮融合:Z 世代将水墨画、车标动态光线等传统文化符号融入改装,赋予车辆文化内涵;

轻改与 “潮改” 主导:政策放开前,轻改占比超 60%,侧重外观装饰与基础功能升级;

智能与新能源适配:新能源车主更关注智能交互(如语音系统定制),推动改装向数字化延伸;

环保与原厂改装受青睐:“出厂即改装” 模式普及,环保材料(贴膜、车漆)应用广泛。

文化生态层面,改装正从 “性能社群” 升级为 “文化圈层”:车友会通过线下车展构建身份认同,社交媒体成为作品展示平台,年轻人将改装视为 “自我表达载体”,推动需求从功能满足转向生活方式选择;“改装+旅行”“改装+越野”“改装+音乐” 等跨界场景兴起,国潮改装车成为文化打卡符号。

三、全球战略:从标准制定到文化输出

刘亚龙强调,汽车改装是“技术与文化共生的活态表达”,彰显产业实力与文化自信。在全球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中国改装产业将依托国内汽车产业庞大市场规模、产业链优势、文化底蕴及政策支持,迎来“技术 + 文化”深度融合的黄金期。

核心驱动与方向

技术驱动:智能化、电动化推动3D 打印、纳米材料应用,实现从物理改造向“数字孪生 + 实体制造”升级;

用户驱动:消费者将改装视为 “第二身份标识”,需求从“功能” 转向“情感共鸣”;

文化驱动:传统文化“活态转译”,当代精神具象表达,文化成为改装“灵魂”。

发展方向聚焦融合创新、用户共创、文化 IP 产业化,推动改装从 “场景交叉” 迈向 “基因重组”。

全球布局:

短期将主导制定 1 项国际改装适配规范、2-3 项电动改装安全标准,推动中国标准成为东南亚、中东等区域通用标准;培育 1-2 个国际头部品牌,通过上海车展 “中国改装主题展” AIT国际改装展、中国汽车改装大赛等提升文化影响力。长期将构建用户共创生态,实现 “改装即文化宣言”,推动中国从 “全球后市场配角” 跃升为 “文化传播主角”

四、协会行动:搭建生态助力产业升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改装分会 2025 年已推进政策研讨、国际合作、产业对接等工作,后续将持续牵头搭建改装共创、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研发、品牌共建等平台,举办行业峰会、车厂对接会、改装展等活动,通过名车质品计划,推出优秀品牌与产品,助力中国改装文化走向世界。

刘亚龙表示,依托政策红利与文化自信,中国有望突破 “技术跟随者” 角色,以 “中国智造” 定义全球改装新范式,让 “中国改装” 成为连接个体与时代的文化桥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姓汽车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